民政人才的摇篮

发布时间:2020-09-09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2007年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原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基础上组建成立,主要承担高等职业教育、全国民政系统干部职工教育培训、民政职业技能鉴定、民政政策理论研究等职能。建院以来,学院全体师生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室建设、育人机制创新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办学水平和成绩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被誉为“民政人才的摇篮”。

  一、深植民政行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学院秉承“立足民政,服务首都,特色强校,开放发展”的定位与“求知躬行,德才相彰,崇扬仁爱,服务社会”的校训精神,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贯彻人才培养全过程,面向民政行业、面向特殊群体、面向基层社区,专注培养养老服务、逝者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教育、社会治理等民生领域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爱心美德,有体魄、有信心、有才学、有修养的“三德四有”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作为民政部唯一直属高职院校,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综合办学实力、国际交流合作、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达到先进水平,服务民政事业和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学院现有燕郊和大兴两个校区,燕郊校区位于京津冀核心区域,占地310亩;大兴校区位于北京高校聚集区,占地596亩。建院以来,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10000余人,2名学生获得“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和民政部最高荣誉“孺子牛奖”。

2.jpg

学院大兴校区布局图

  二、专业特色彰显,引领民政教育发展

  学院适应行业发展需求,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假肢与矫形器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学前教育、护理、社会工作、社区管理与服务、婚庆服务与管理等17个涵盖民政各个领域、社会亟需的特色专业和专业方向,形成了以健康养老专业群、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群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特色专业体系。老年服务与管理、护理等专业,培养养老服务与运营管理人员,为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做好人才储备;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普及生命文化,服务逝者及家属;假肢与矫形器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等专业,服务于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假肢专业通过了国际假肢矫形器学会(ISPO)专业认证,在国内首家获ISPO假肢与矫形器技术专科教育认证;学前教育专业全面服务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为幼儿园、早教中心、特殊教育机构提供师资力量;社会工作、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等专业,服务于社会治理创新。

  2014 年学院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5年成为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行业试点单位之一,2016年成为教育部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全国首批养老服务类专业示范点之一,2018年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个北京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作为第一主持建设单位,组织42所院校、54家行业企业、3家出版社共99家单位完成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总素材20000多条,2018年通过教育部验收。主持建设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学资源库获得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立项。

全国民政院校职业技能大赛


  三、师资力量雄厚,连续斩获各项奖励

  学院以“双师化”“专业化”“国际化”能力提升为抓手,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目前在校专任教师163人,双师比例达74.3%。全国技术能手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优秀教师7人,北京市职教名师1人,北京市青年英才5名,北京市级专业带头人2人、专业创新创业团队2个,北京市骨干教师5人,民政行业优秀人才2人。

  近年来,教师主持国家科技重点专项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课题2项,承接民政部、北京市等省部级民生重大领域课题5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2项。3名教师参加全国信息化大赛获得二等奖,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了保证。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23本、“十三五”规划教材17本。

1.jpg

老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证书

3.jpg

殡葬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证书


  四、四方共建融合,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方向

  学院扎实推进“优质校”建设,发挥养老、殡葬、社会工作、彩票、婚庆等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职能,承担了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老年服务与管理骨干专业建设等9个大项、22个小项的建设项目,建成老年服务与管理、殡葬等7个骨干专业,康复、殡葬2个专业群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工程、社会工作3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1个假肢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成立中国健康养老职业教育集团、全国婚庆职业教育集团2个职教集团,开展养老服务与管理、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婚庆服务与管理3个专业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建成假肢矫形、养老服务与管理、殡葬3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殡葬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获得了4个国家专利。

  连续举办了5届全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高端对话活动、8届生命文化节,在构建民生服务领域特色专业、“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升。建设了教育部规建中心“新金融智慧学习工场(2020)项目首批试点专业”“汉唐新财经学院”。承办2018、2019两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养老服务技能赛项,举办了7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竞赛、8届全国职业院校民政职业技能大赛,产生了45名全国技术能手和3名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五、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脱贫攻坚

  作为民政系统唯一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开展三区三州、罗霄山片区民政局长脱贫攻坚能力提升培训、养老护理员等技能人才培训、基层民政协理员培训。围绕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民政厅局长培训、社会工作培训、养老技能培训和专项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各级民政人才10万人,鉴定民政特色职业技能人才19万人次,为民政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政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工作,承办了8期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1000名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举办民政领域脱贫攻坚教育培训44期、培训5060人。为新疆民政系统举办专项培训班11期,培训学员1000余人,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2019年为河北雄安新区民政干部举办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助力雄安新区建设。

  学院作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参与修订《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联合共青团中央发布首个社会工作行业国家标准《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推进养老服务人才“1+X”证书试点工作,完成养老服务领域3个“1+X”证书开发。《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和建议》等多项科研成果上报国务院研究室等内参,充分发挥了民政智库的作用。

  六、育人机制先进,创建德育品牌

  学院坚持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构建“思政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三育人模式,创立了“社管青年”的德育品牌,被评为北京市职业院校“一校一品”优秀德育品牌。思政育人方面,全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化和信息化改革,将党言党语与民言民语、学言学语相结合,搭建师生交流共享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以阅读沙龙、时政研究、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方式组织教学,形成社会实践手册,实现思想政治课和第二课堂的有效衔接,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育人功能,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学生中落地生根。专业育人方面,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将中华民族在“育幼、孝老、助残、善逝”等领域的优秀传统与专业内涵相结合,确立以“爱心、孝心、耐心、贴心”为内核的“仁爱为人”育人理念,以此构建文化浸润和课程体系,使德育教育渗透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促进“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立“三德”树“四有”,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实践育人方面,将社会实践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引领的重要抓手,不断探索以成果为导向的育人实效,持续深化社会实践内涵式发展,不断扩大社会实践的参与面。广泛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青年作为”专题社会实践活动,围绕绿色发展、文化兴盛、精准扶贫等开展调查研究和志愿服务活动,增强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才干。10个团队获2017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2个团队获2018年“青年服务国家”首都大中专学生暑期实践百强团队称号。

  2009年至2017年间,学院实施大龄孤儿学历教育项目,已累计培养1025名大龄孤儿学生,将对孤儿的生活帮扶延伸向智力帮扶。学院70%以上的毕业生就职于北京及其他地区的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社区、殡仪馆、婚庆服务公司等生活***业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多数毕业生成长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为民生民政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七、办学美誉度高,国内外际影响广泛

  学院先后荣获“中央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30多项荣誉,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北京市分别授予“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中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北京基地”“全国社会组织教育培训基地”“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教育培训学院”,被誉为“民政人才的摇篮”。

  学院承接民政部和日本国际协力机构(JICA)中日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日养老政策与产业合作项目”,已取得多项成果。经北京市批准,教育部备案,学院与日本群马医疗福祉大学共同举办“中日合作办学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科教育”及“中日合作办学护理专业的专科教育”项目,进一步丰富了学院多元化教育形式,推动了中日养老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韩国乙支大学、日本送行者学会等建立互访交流机制,举办“东北亚地区葬礼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展望”和“海峡两岸生命文化与生命事业学术研讨”等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残疾人辅助技术全球论坛和中韩婚礼文化学术论坛,接收了来自法国、韩国、香港等境内外师生的访学,形成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机制。

2.jpg

学院学生到儿童福利机构实习实践